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較慢,老車型幾十年沒有太大的改變,汽車產品產量少,在低水平上徘徊,與之相配套的汽車配件產量與產品技術水平都不高。那時也有一些進口車型,但由于其保有量低,技術含量高,所需的維修件大多靠進口。
改革開放以后,國外車型的大量合資、引進及對引進國外技術消化吸收,促進了國內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目前國內擁有汽車零部件為主的各種產業園區在1000個左右,其中關鍵的集群區域或地帶約100個。在200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實現出口145億元。據預計,到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國內產值將可能達到8000億元左右。
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和產品與國外有很大差距。目前汽車上最主要的配件,如發動機、變速器、燃油噴射系統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都是由國外廠商提供的,國內的高端零部件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把持在外資零部件企業手中。中國的零部件廠商只能提供音響、內飾等低附加值的產品。
近年來,許多汽車生產制造企業為了簡化汽車制造工藝、節省裝備時間,已經開始要求零部件企業成套、成系統地供應零部件,向裝配模塊化發展。生產部件模塊的廠商只能供應給系統模塊公司,成為二級或三級供應商。在零部件產品開發方面,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了適應整車廠推出車型越來越快的趨勢,在產品開發上保持了創新的持續性,已經在整車開發過程中與整車企業進行同步開發,甚至開始提前開發。
從目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現狀來看,產業集中度是非常低的,眾多企業分散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內的低附加值產品區域,這必然造成生產資源的浪費、產品的無序競爭,這都不利于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政策要在這方面加大整頓力度,嚴格規范市場秩序,推動汽車零部件行業加快優勝劣汰的速度。
縱觀發達國家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可以看出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世界零部件企業的分布呈現出較高的區域集中度和企業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