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線企業現在要更注重整體能力的上升,通過技術創新,構建優勢產業鏈,與整車廠商聯合開發,提高配套能力。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轉型期,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巨大的國際市場及國內產品升級的要求將成為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品優化的原動力。目前我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還存在創新不足,節能減排壓力艱巨,自身品牌發展壓力巨大,國際化水平低等問題;汽車服務業發展不夠完善,不適應客觀發展要求等問題。因此,在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過程中,整車生產企業、供應商、金融機構等的思想觀念要形成新的認識,深刻認識汽車零部件產業在世界鏈條中的地位和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動增加大局意識,產業意識。
過去五年,中國汽車產量出現了罕見的高增長。與此同時,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也經歷了不同尋常的黃金增長期,在這段時期里,一些零部件生產商享受到了高增長帶來的豐碩成果,一大批企業從幾億元的年銷售收入發展到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元;有些企業接到的訂單甚至已經排到了2010年。80%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高管對于未來五到十年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也有30%到40%的經理人對于近兩年增長過頭后反而帶來滯漲的可能心存疑慮。我們的觀點是,只要中國經濟和金融環境不出現大的意外,在未來的五到十年,汽車零部件行業仍然是國內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其間,不排除有階段性的增速波動情況出現。
汽車后市場的情況比較樂觀,截止2011年8月,中國汽車保有量首次突破1億輛,保有量的大幅增長給汽車后市場帶來巨大商機,預計到2016年我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將突破7000億元,增速驚人。因而,眾多企業紛紛轉型,將目光轉向后市場。汽車后市場目前在成熟的汽車大國如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在這些國家或地區,按照收益比例來計算,整車銷售利潤通常不足20%,而在汽車零配件、維修養護等汽車后市場中產生的利潤超過70%。后市場規模、水平、收益將決定汽車行業的發展,這是必然的階段,國際上各汽車產銷大國,各汽車消費大國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明這一點。
目前國內汽車維修用的剎車線部件60%來自汽配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大約25萬家汽車配件經銷商,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大約350多個汽配城里。因此汽配城是國內最典型、最重要的汽車配件流通模式,然而隨著汽車整車市場在2002年以來的突飛猛進,國內家用轎車的迅速普及,汽配城這種銷售模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本文將主要論述國內外典型的幾種流通模式,通過對這些模式的對比來探討未來國內汽車零配件流通領域可能的發展趨勢。從零配件供應商出發,經過零配件流通商至車輛維修商再到車主。在這一傳遞過程中,由于零配件產品、車主使用品牌特征或車主選擇服務主題等的不同,將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流通途徑,從大體上劃分可以是通過各品牌四位一體專賣店、快修連鎖店、汽配城或其他維修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