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市場的崛起,國內汽車保有量在兩年內迅速增張,這為剎車線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必備前提。2010年,我國整車銷售數量將有可能突破1500萬輛的規模,零部件總產值將達到1.4萬億元以上。在當今汽車售后市場中非飾品及改裝類零配件將占絕大多數比例。從目前國內汽配領域現狀看,目前國內的主流仍然屬于中小規模汽配經銷商,盡管在營業額方面看,該類業態的總量與特約維修站相當,但由于數量龐大,而且其產品價格低廉,因此往往能夠吸引大量價格敏感型車主。在銷售流向上,目前中小型汽配經銷商主要通過汽配城將產品分銷給各類汽車維修站,因此維修站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汽配城的市場規模。
中國剎車線工業總產值從2011年的20155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3年的31943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6%。預測2013~201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20%,2018年的剎車線工業總產值將增至79484億元人民幣。盡管預期增長稍有放緩,但中國仍將是全球剎車線行業的關鍵推動力量。在新車需求繼續推動乘用車銷量的同時,售后市場將會成為零配件行業新的增長引擎。保守預測,中國乘用車2013~201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7%,新車銷量到2018年將達2500萬輛。而在國內2002~2013年的汽車保有量中,0~3年車齡的乘用車達到了5690萬輛,其中約有90%的車輛在保修期內。
汽車零部件是最能體現技術實力的,然而我國汽車零部件公司卻缺乏核心技術。入世后,我國的汽車產業政策規定了整車的合資股比,卻對外資投資零部件領域沒有任何限制,這直接導致了我國零部件產業的核心技術空心化。目前國內大部分自主汽車零部件公司仍停留在來圖加工、樣品測繪階段,面對整車廠推出新車型、新品種、新技術快節奏的高需求,很多自主汽車零部件公司只能疲于應付研發任務,無暇顧及提升自身的基礎研發水平與配套能力。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業的發展,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汽車產銷量第一的國家,但業內普遍認為,由于缺少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中國只能被稱為汽車大國,而非汽車強國。要想真正做強,必須從零部件抓起。
剎車線行業若想要持續發展下去,并且能有更好的市場,就必須不斷的研制與開發。但是所謂的新產品研發,也只是走邊接單,邊設計,邊生產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設備性能的不可靠和工藝的不成熟,給客戶的使用帶來了隱患。國外的同行在研發上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關鍵件、基礎件的研制,進行工藝的摸索和固化,形成了某一產品或某一領域的優勢。待我們進行研發時,也只能跟在別人的后面跑,更談不上原創型,當快要成熟或市場上形成一定競爭力時,別人又有長期研發成功的產品推向市場,形成了競爭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