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行業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基礎,是汽車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發展,汽車零部件在汽車產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市場發展經驗和數據都表明,相對汽車保有量相當的國家而言,我國這上億臺的汽車保有量非常年輕,隨著車齡的增長汽車維修保養的消費將逐年提升,汽車零部件企業擁有大好的市場前景,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逐漸減少汽車零部件的自制率,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購策略。同時,國際零部件供應商為了獲取更大利益,減少甚至停止其部分不占競爭優勢產品的生產,轉而在全球采購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
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是伴隨整車工業發展起來的。在八十年代以前,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相對較慢。八十年代以后,通過零部件企業不斷的技術引進、改造,與整車制造商分離,以及民營企業通過降低成本、改善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等方法,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在加入WTO后,由于汽車零部件市場進一步開放,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看好中國快速發展的汽車市場以及低成本的優勢,加快了到中國合資或獨資設廠的進程。
在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起步時期,汽車零部件的本土化程度很低。1994年國家頒布的汽車產業政策,提出了國產化要求,實施了國產化率與優惠級差進口稅率掛鉤的政策,為零部件的國產化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桑塔納的國產化為上海及全國其他地區培養了一大批較高水平的配套企業,大多數新車起步時就能滿足40 %以上的國內配套率的要求。隨著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外零部件企業進入中國,汽車零部件本土化取得明顯進展,目前國內商用車及中低檔乘用車投產時國內配套率基本達到100%。中國汽車工業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來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國民經濟名副其實的重要支柱產業。現在,中國汽車工業已經步入穩健的發展階段,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諸多挑戰的局面沒有改變。
伴隨著我國汽車整車的發展,汽車零部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多年來國內部分零部件企業在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遠不能滿足整車發展要求。中國汽車零部件總體基礎薄弱,研發能力不足,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已嚴重影響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加快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已是刻不容緩。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品牌零部件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國品牌零部件質量水平與外資企業產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