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的發展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當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而中國經濟一直獨秀之時,跨國公司紛紛來華投資,將資金和技術投向中國的快速成長行業,欲分得中國經濟增長的一杯羹。中國汽車行業便是跨國公司相當看好的一個領域。于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整車企業都來華合資建廠,推動我國汽車市場一輪又一輪的增長,導致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膨脹。
與此同時,世界著名的汽車零部件廠商紛紛來華投資建廠或與國內零部件廠進行技術合作,使汽車零部件這一市場進入壁壘相對較低的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格局正面臨新一輪的調整。另一方面,隨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國際分工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深,汽車零部件行業在良好的資源稟賦和成本優勢條件下,正面臨加入世界汽車產業全球采購體系的巨大機遇,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有望獨立于整車行業,而獲得更高和更快的發展。
目前,國內零部件企業規模較大的有5000家左右,若將鄉辦、村辦、街道辦、個體的小廠也計入,將達到7000~8000家以上。下表是我們根據2005年6月份,汽車工業協會對4793家零部件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的統計信息所作的整理,由此我們能夠看出零部件行業的市場主體結構。 根據對4973家零部件企業的統計,我們看到單月產品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以上的共734家,企業個數比例只占到15%,而單月產品銷售收入在1000萬—5000萬元的企業個數則是零部件行業比重最大的,占到37%。另一方面,從價值角度來看,一億元以上的共381家,占當月全部零部件銷售收入總和的60%左右的比重。其余4412家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之和則只有40%的比重。其中,1776家單月產品銷售收入在1000萬—5000萬元的企業銷售收入之和則占21%的比重,1178家月銷售額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則只分得2%的比重, 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散、亂、差的特點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由于國內汽車整車市場的“理性回歸”,仿佛車市在瞬時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市場行情的低迷,一方面減少了整車企業對零部件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整車價格不斷下調,使占整車成本70%-80%的零部件采購成本成為整車企業壓縮成本的主要對象,零部件企業成為價格下調的轉嫁對象,另外,近年來,鋼鐵、能源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零部件企業受到上下游企業的共同擠壓,利潤開始下降。國內市場形勢的嚴峻,促使零部件企業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49.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0.8%,其中行使系統零部件增長最為迅速,達74.5%,其次為車身及其附件零部件產品和汽車制動系統零部件也保持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