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車輛配件企業都面臨一個新命題,即在采購全球化的新環境下,如何能更有效的實施采購供應鏈管理?雖然很多關于采購供應鏈的研究已經得到了初步應用,如協同式采購供應鏈、電子化定點定時采購等,但所有這些新的采購模式和采購方法,都需要在現實的市場環境中加以研究和論證。
近年來,雖然不少車輛配件企業在多種產學研聯盟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車輛配件企業與產學研的結合,特別是在形成共力開創企業自主創新的新局面還缺乏緊密的合作意識,科技資源尚未得到有效的配置,制約著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和車輛配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突破。
汽車采購供應鏈系統龐大,而我國地域廣闊,供求信息交流困難,物流成本大,如果國內車輛配件企業能發揮本土市場研究的優勢,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提供一種低成本、高靈敏度的車輛配件采購供應鏈模式,或在采購方法上有所創新,那么將會大大增加本土車輛配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會成為中國車輛配件企業繼成本和技術之后的第三個突破口。
企業對自主創新未能引起足夠重視,自主創新活動尚未成為所有車輛配件企業的普遍行為。而且一些車輛配件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還出現了好大喜功,片面追求鋪大攤子,追求創新的“數量”的現象,往往把大量寶貴的研發資源投入到缺乏充分市場調研的創新項目中,從而直接導致了創新的成活率和效率低下。雖然不少車輛配件企業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在不斷增加,企業的研發能力在不斷增強,但是車輛配件企業創新能力整體上仍然處于相對薄弱的水平,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車輛配件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企業獲取研究開發資金的途徑不廣,來自企業外部的研究開發資金相對較少,大多數由企業內部籌集;車輛配件企業研發機構不健全,較高級別的技術中心比重較低;高水平的創新項目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