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提到乘用車自主研發,人們往往會想到奇瑞、一汽、上汽、東風等整車企業。其實,與這些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競爭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這些整車企業產品競爭力的高低。因此,國內零部件生產企業應當抓住機遇,利用為合資企業提供國產化零部件的機會,快速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并堅持走強強聯合、自主研發的道路,為自主品牌汽車的崛起奠定扎實的零部件基礎。
真正在中國獲得高額利潤的零部件企業都不是民族品牌,基本都是國外品牌。國外和國內車商為了暴利一拍即合,外方直接把零部件廠商帶到中國。國外汽車企業在投放新車型的同時,強行跟進了一大批零部件企業,這對中國零部件行業的打擊相當大。
然而,深層次分析其中的原因,與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底子薄、水平低、規模散等有很大關系。把一條技術全球同步車型的生產線搬到中國不費什么力氣,但要想實現主要零部件的真正國產化,并嚴格保證國產化零部件的質量不大幅“縮水”,比整車引進要難得多。奔馳的高端定位決定了其產量不可能很大。這樣的產量與當地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就會有難度。記者了解到,此前,國產寶馬也曾面臨同樣的難題。解決方法之一是說服零部件供應商“向前看”,力爭通過過硬的質量打入奔馳、寶馬的零部件全球供貨體系。
目前中國汽配市場的傳統流通模式已遠遠落后于汽車消費需求發展。汽車用戶在放心四S店質量保障、良好服務的同時也揪心于其昂貴的價格,在欣喜于汽配城、路邊修理店的價格低、快速方便的同時也擔憂其產品質量是否有保障。除了和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在投融資、保險等方面向加盟商提供直接服務外,它還提供了充分降低加盟商經營風險的退換貨制度。同時,其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進入中國的汽車保險理賠市場,中國的汽車保險理賠市場約有二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