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行業若想要持續發展下去,并且能有更好的市場,就必須不斷的研制與開發。但是所謂的新產品研發,也只是走邊接單,邊設計,邊生產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設備性能的不可靠和工藝的不成熟,給客戶的使用帶來了隱患。國外的同行在研發上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關鍵件、基礎件的研制,進行工藝的摸索和固化,形成了某一產品或某一領域的優勢。待我們進行研發時,也只能跟在別人的后面跑,更談不上原創型,當快要成熟或市場上形成一定競爭力時,別人又有長期研發成功的產品推向市場,形成了競爭的良性循環。
汽車零部件是最能體現技術實力的,然而我國汽車零部件公司卻缺乏核心技術。入世后,我國的汽車產業政策規定了整車的合資股比,卻對外資投資零部件領域沒有任何限制,這直接導致了我國零部件產業的核心技術空心化。目前國內大部分自主汽車零部件公司仍停留在來圖加工、樣品測繪階段,面對整車廠推出新車型、新品種、新技術快節奏的高需求,很多自主汽車零部件公司只能疲于應付研發任務,無暇顧及提升自身的基礎研發水平與配套能力。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業的發展,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汽車產銷量第一的國家,但業內普遍認為,由于缺少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中國只能被稱為汽車大國,而非汽車強國。要想真正做強,必須從零部件抓起。
過去五年,中國汽車產量出現了罕見的高增長。與此同時,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也經歷了不同尋常的黃金增長期,在這段時期里,一些零部件生產商享受到了高增長帶來的豐碩成果,一大批企業從幾億元的年銷售收入發展到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元;有些企業接到的訂單甚至已經排到了2010年。繼續看好未來五至十年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根本依據是驅動該行業增長的基本因素都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未來5到10年間,中國汽車年生產量保守估計將達到1500萬輛左右(包括出口車輛),即新車的產量還將增加近一倍。而由于車型升級的因素,估計將為配套市場帶來超過一倍以上的產值。 汽車后市場的情況比較樂觀,截止2011年8月,中國汽車保有量首次突破1億輛,保有量的大幅增長給汽車后市場帶來巨大商機,預計到2016年我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將突破7000億元,增速驚人。因而,眾多企業紛紛轉型,將目光轉向后市場。汽車后市場目前在成熟的汽車大國如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在這些國家或地區,按照收益比例來計算,整車銷售潤通常不足20%,而在汽車零部件、維修養護等汽車后市場中產生的利潤超過70%。后市場規模、水平、收益將決定汽車行業的發展,這是必然的階段,國際上各汽車產銷大國,各汽車消費大國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明這一點。